英國與台灣的職場差異|公開我的薪水

嗨,我是 Celia,這篇文章要分享我在英國、台灣兩邊工作後的真實心得與薪資相關的實際數字。

我是土生土長台灣人,大學是念台大工管企管組、碩士到英國念曼徹斯特大學念行銷,我是標準商科生。

我在 2018 年到英國留學, 2019 年在曼徹斯特科技業全職工作、 2021 年在台北金融業全職工作,工作內容完全不同。這集將延續上一集影片,以新鮮人的角度對薪資、工時、職場文化進行分享。

由於開始在兩個不同產業工作時,我過去都沒有該產業的全職工作經驗,都是以一個碩士畢業生的角度加入。

這部影片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大家了解最真實的兩邊職場情形,盡可能消除資訊不對稱,達到透明化,讓大家在規劃自身職涯發展時能夠有更加準確的資訊。

英國與台灣|薪水與所得稅一覽表

重點摘要

一、薪資

今天的數字是純粹公司每個月付給員工的薪水,含固定加班費,但不含三節禮金、年終獎金、個人投資、兼職收入等。我已將兩份工作的薪資,依照通膨率換算成 2022 年數字,英國每個月大約可以賺 96500 台幣(未稅),台灣則大約是 57000 台幣(未稅)。

英國的稅制在之前的影片有介紹過,和台灣類似,採取累進稅率,如下圖。

英國與台灣所得稅差異2022

英國與台灣稅率差異 2022

以我的狀況來說,我在英國賺超過 £12570 的部分要繳 20% 所得税;在台灣則是 54 萬以下繳 5%,超過的部分繳 12%。簡易計算後,扣稅後年所得分別是英國約100萬,台灣約64萬。

那看到這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你可能會說,可是英國物價很高啊,房租交通費很貴啊。對,確實如此,薪資要再扣生活費才能得出最準確能夠存下來的數字。那關於這個兩地生活費呢,下一集影片再跟各位講解。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,較不會錯過最新影片唷!

二、工時與有薪假

我在英國其實幾乎沒加班過,除非是電商重大節日像黑色星期五、雙十一,或是每個月輪流週末值班。但在台灣是天天加班,某部分原因是工作真的做不完,某部分原因是轉頭看你主管還沒下班,旁邊同事也沒下班,自己先下班好像怪怪的。

可是在英國工作的時候,時間一到如果事情差不多了,就會先走了。生活與工作平衡是很重要的。

對於 work-life balance 的態度,其實也反映在有薪年假上,台灣一般叫做特休假。在英國是 annual leave。

台灣勞基法第 38 條規定:「六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,三日。一年以上二年未滿者,七日。」

英國政府官網是這樣寫:”Most workers who work a 5-day week must receive at least 28 days’ paid annual leave a year. This is the equivalent of 5.6 weeks of holiday.”

那有認真看圖表的你可能會問,英國不是說 28 天,你怎麼只有 21.5 天?
因為有另一條寫:”An employer can include bank holidays as part of statutory annual leave.”

其中 Bank holidays 是他們的國定假日,以 2022 年來說,就有 8 天。

三、職場文化

在我碩士畢業後開始第一份全職工作以前,不含志工或無酬專案,我其實做過約 7 份兼職/實習給薪工作,大部分都是組織扁平的新創或外商,因此我把擁抱失敗、鼓勵犯錯以刺激創新、Work Hard Play Hard 這種職場氛圍視為理所當然,導致我再回台灣後的全職工作有些受挫,受到不少文化衝擊。

由於金融業是一個高度監管的產業,我們直接處理的就是客戶的錢,凡事都得小心謹慎,職場氛圍也非常階級分明。交接工作有交接工作的規則、做任何事情都有規則,甚至在組織內有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去維護、撰寫那些守則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,當你今天從 IKEA 買一個書櫃,金融業會先詳細讀完安裝手冊上每一個細節,一步一步照指示做。但科技業是看完手冊封面先丟旁邊,自己徒手裝一裝比較快。

凡事沒有絕對,這並不代表某個產業比較不好,這是一體兩面,重點得看你的人格特質與興趣在哪。如果你的個性較順從,喜歡一切都很穩定、有規則,有問題知道要找誰,需要安全感的人,就很適合從事像銀行員、公務員等職業。

反之,如果今天你是一個很活、很有想法、希望能把想法立刻 prototype 做出來的人,那你可能比較適合新創公司、媒體公關這類的工作。

除了我個人商科仔的主觀想法外,我也問了在英國、台灣科技業都有工作過的軟體工程師朋友,他覺得在團隊合作上,英國的較注重彼此討論、辯論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;而臺灣這邊較習慣讓主管去做決定,直接幫下屬提供一個標準答案,讓大家分工去執行。

雖然我不是碼農,但我對於他這個感受蠻有感的,特別是我在英國念碩士,做團體報告時,歐洲、美洲的學生喜歡提很多意見,也不怕別人笑他,或是擔心拖到其他人的進度與時間,他就是要發言,講出他們的感受。相對的,亞洲學生偏好聽從團隊中意見領袖的聲音,然後照領袖的指示,快速把工作完成。而我自己就是屬於後者,我個性很急,與其慢慢討論,我更希望快速把事情做好。後者雖然快速有效率,但也可能錯失激盪出新想法的機會。

疫情戴口罩也是這樣,當政府一宣佈每個人都要戴口罩,亞洲國家的人都會乖乖配合,但例如美國就有很多人死都不戴,就算生病也要捍衛選擇的自由。

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,謝謝閱讀!

相關影片
台灣 vs 英國職場真實差異 | 薪資福利比一比
你會移民英國還是台灣
英國一個月生活費大公開

備註
⚠️ 內容純屬個人經驗,不能代表整個國家或整體產業,或你可能遇到的狀況。
⚠️ 所得稅的部分僅為簡單說明舉例,實際上要再扣除免稅額等數字,請務必以政府資訊為準。

Previous
Previous

我該出國留學嗎?先問自己這 2 個問題

Next
Next

入境英國的簽證有哪些?